1906年,王全珍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全珍身经百战,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渡江等著名战役,是一名虎将。
时光回溯到1946年底,那是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最艰难的岁月,由于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逼,南满根据地只剩下了临江、长白、抚松、蒙江四县未入敌手,嚣张的国民党军企图将东北民主联军三纵、四纵一举消灭在长白山区。1946年12月,国民党集中6个师的兵力,向南满根据地临江地区进攻,企图以此为依托,全力攻击北满根据地。为粉碎敌人“先南后北”的阴谋,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七师师参谋长的王全珍率部开展了“临江保卫战”,四次击退敌人的进犯。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军6个师首犯临江。王全珍命令各团秘密埋伏,伺机出击。在滴水成冰的隆冬时节,长白山区气温已降至零下35度,七师的不少战士还没有棉衣、棉裤、棉鞋,只好将杂草绑在脚上、身上御寒。一位刚从南方北上不久的新战士在雪夜里站岗,由于没有抵抗严寒的经验,就这样手握银枪,如冰雕一般,被活活冻死在哨位上。为防止牺牲,王全珍特别交待战士们要每隔10分钟起来活动一次,跺跺脚,搓搓手。在饥寒交迫的年代,吃饭本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可是在零下35度的长白山区,吃饭却令人发愁。看着冻成了冰疙瘩的窝窝头,亮晶晶、滑溜溜,无从下嘴,战士们只好用枪托砸碎后往嘴里送。1947年1月2日,第一次临江保卫战打响了。王全珍一声令下,等待了数日的七师战士们如刚苏醒的东北虎,直扑敌人,锐不可当。由于当时气温实在太低,枪栓都冻得拉不开,战士们用僵硬的手拉枪栓,好不容易拉开了,又发现枪还是打不响。原来枪的撞针因为低温冻缩了。正发愁之际,有一位小战士转身想去撒尿,一旁的老战士灵机一动,“撒泡尿暖暖撞针!”战士们的尿是温热的,淋到枪机的撞针位置,撞针受热,恢复了长度,枪就能打响了。就这样,王全珍带领三纵的战士们,凭着这钢铁般的意志,击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保住了临江。随后,敌人不甘失败,从1947年的2月至4月间,又连续三次进犯临江。王全珍率领三纵七师的战士们以运动战、伏击战大量歼敌,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终于保卫了临江根据地,为全力反攻,巩固和扩大解放区立下了大功。
1955年,王全珍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1970年10月10日在广州逝世,享年64岁。
(文章来源于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