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正气贯古今
「解说词」
越过一座古朴的廊桥,千年的庐陵风雅,映入眼帘。
庐陵正气贯古今。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一声声回荡古今的吟哦咏唱,唤醒了光耀千秋的浩然正气。庐陵之“廉”,在千年的文脉里,流淌不绝。
何为正气?是欧阳修一生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坚守,是他对侄儿为官清廉的谆谆告诫。
【字幕】北宋皇佑四年,深秋。欧阳修写下告诫第十二侄要为官清廉的信。
【画外音】欧阳修:“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安此为戒也!”
何为正气?是杨万里任满离职时,有余钱万绢,却一文不取的洒脱。
【字幕】 杨万里晚年闲居故乡吉水县湴塘镇。
【画外音】杨万里:“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予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何为正气?是王言家徒四壁,依然勤政惠民,“天下清官第一”的美名依然流传。
【字幕】王言,康熙皇帝亲赐“天下清官第一”赤匾。
一代代庐陵先贤,用风骨与气节,诠释了庐陵文脉的浩然正气。
【字幕】庐陵“五忠一节”:
文天祥(1236-1283),谥“忠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欧阳修(1007-1072),谥“文忠”,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杨万里(1127-1206), 谥“文节”,一生寒瘦知何用?只留清名垂万年。
杨邦乂(1085-1129),谥“忠襄”,死尚不畏,岂可利动!
胡铨(1102-1180),谥“忠简”,久将忠义私心许,要使奸雄怯胆寒。
周必大(1126-1206),谥“文忠”,莅官以勤,持身以廉,事上以敬,接物以谦。
而今,庐陵正气,不限于古今,不落于潮流,清正廉洁的风骨,循着千年文脉而来,与时代同频共振,孕育出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雷打石下,“三项纪律”的提出,成为人民军队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
【字幕】“三项纪律”,井冈山荆竹山,1927年,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提出。
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庐陵儿女淬炼出铁一般坚定的政治纪律和水一般清澈的廉洁品格。
清风劲节,在红色血脉中流淌,在新的时代迸发出全新力量,推动着吉安这座古老传承的城市,滚滚向前。
这便是庐陵之正气,庐陵之清廉。
廉洁传世久 清风照古今。
制作单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江西省纪委监委、江西省吉安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