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中心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校教师在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斩获12个奖项

发布时间:2017-12-29阅读数:

今日,从中央电化教育馆传来喜讯,我校教师在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喜获12个奖项,其中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2017年12月17日-19日,由教育部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在北京举行。我校曾峤老师的微课作品《物质的量的概念》入围现场决赛并荣获本次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微课作品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名单于今日公布,陈雅妮、肖诗菲、杨颖老师的微课作品获得本次大奖赛二等奖,另有8位老师荣获三等奖。

本次共有441件作品(微课、课件、课例、网络空间、精品开放课程等)参加现场决赛,是经全国各省市电教馆、各自治区电教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有关高校、中等职业学校逐级评审推荐,最终由中央电教馆经技术测试、专家评审,从5641件作品中评选而出。本次决赛分三组同时进行,活动历时两天半。

曾峤老师的微课作品《物质的量的概念》在高等教育组与全国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展开竞争,经过激烈的比拼脱颖而出,入围总决赛。在总决赛答辩环节中,曾峤老师从容回答评委提问,充分展示了作品的创新及特色,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作品中的体现,专家评委对作品的创新性与提高课堂活跃性及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作出了较高的评价。

 

 

此次现场决赛参赛作品,注重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单纯追求技术领先的作品开始减少,重视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效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标准,重在应用,重在师生交互。从做加法到做减法,从数量到质量,从注重教到注重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强化作品内涵,这是信息化大赛的一个重要趋势。

活动赛程在我校“信息化交流群”进行了同步视频、图片和文字共享,教师们认为赛事评比公开、公平、公正,参赛作品数量多、质量好、内容新,开拓了思维,也获益良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比如缺乏团队的组建,缺少精美的后期美化及包装,技术创新不足等。根据教师对此次赛事的反馈,网络信息中心将邀请更多的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来校交流指导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借助深圳职院的优秀教学及技术团队,继续加强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组建若干个参赛团队,备战接下来更多的信息化大赛。

中央电化教育馆是重点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服务的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始于1998年,本届大赛的主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展示一线教师教学基本功、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

 

 

随着网络新媒体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校将积极推动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深圳职院的引导下,我校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和现代技术的培训及赛事引领,教师在市、省、全国和国际多项比赛中数十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