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也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在这100年中,广大青年始终坚定跟党走,为祖国为人民建功立业。在此之际,旅游学院微信公众号特此开设“讲红色家书,传红色基因”栏目。旅游学子步入红色家书馆内,录制系列红色家书讲解视频,传承红色血脉。

有这样一位老人,她身居高位,但她的儿子却在井冈山当了一辈子农民。她就是井冈山女红军,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
今天,我们跟随第三期主讲人21旅管三1班黄蓉的脚步,用心去感受关于这位传奇女性的故事。
1926年,年仅15岁,青春年少的曾志,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大家看到的这张照片,是我们能找到的曾志最早的一张照片。这是1932年,她在厦门开展地下工作时的留影,当时她只有21岁,却是革命党的通缉要犯。照片上的曾志青春靓丽,但她却志愿选择了这一条出生入死,血雨腥风的道路。在她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先后牺牲了2位革命伴侣,3个孩子在出生后也不得不托付给当地老乡抚养。由于左倾路线的迫害,她自己也蒙受过多年的政治审查,后来也有人问她,说你们这些人,文革中受了那么大的罪,你怨不怨,曾志回答说:这是一个很肤浅的问题,我追随党半个世纪,并不是靠个人情感和恩怨,而是出于信仰,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1998年6月21日,曾志走完了她87年的生命历程,家人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了她留下的整整齐齐摆放的87个信封,上面写着,这是我每个月的工资,除去日常的生活开支以外,剩余的这一部分请一定帮我转交给中组部老干局党组织,并告诉他们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笔都是清楚和干净的,在工资袋的下面,就是她留下的这封遗书《生命熄灭的交代》。她向后人交代了14件她死后不要做的事情: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里设灵堂,在京外的家人都不要来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打搅,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埋下去,静悄悄地,决不要搞什么仪式,死后三个月后再发讣告,不要写简历生平。我想这样做才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就让我死后做一名彻底的丧葬改革者。我上述所有愿望,请女儿陶斯亮尊重我的遗愿,照办。
作为中国少有的女革命者,曾志用她传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太多启示与鼓励。在她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志无论遇到什么苦难,她始终坚持革命,屹立不倒。她的故事激励着身为青年的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品质,追求理想,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