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平稳有序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学院于2017年2月20日—3月3日组织开展期初教学检查工作。
一、检查内容
1.教学运行情况。各教学部门要对本部门开学以来教师(包括外聘教师)的到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教学准备情况作总体的检查,并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 2.教学文件到位情况。确保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度表、教案与讲稿(课件)等各项教学文件齐备、规范。
3.教学资料归档情况。检查上学期应归档的教学文件是否整理归档。
4.各专业实训室教学情况。各教学部门要对本部门开学以来专业实训室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检查,保证专业实训室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5.教研活动计划制定情况。各专业或教研室是否已制定目标明确的工作计划。
6.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和课后学习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风。
二、检查过程
本次期初教学检查采取各教学部门自查与教务处、督导室抽查相结合的形式。 1.教学第一周,教务处制定并发布《关于开展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初教学检查的通知》,明确了此次教学检查的内容、安排及要求,并明确了检查材料的报送时间。
2.各教学部门对开学1周内本单位的相关情况进行自查,填写《吉职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初教学检查(常规)情况汇总》(附件1),并对自查情况进行总结,填写《吉职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初教学检查总结》(附件2)。
3.教务处、督导室在各教学单位自查基础上,于第2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抽查。
三、检查结果
从各教学单位的自查和教务处、督导室的抽查情况来看,总体效果良好。各项检查工作均能落实到位,各项教学工作正在稳步开展。 各教学单位传达了学校期初教学检查要求,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就检查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要求,基本做到教学任务、教材、教学场所落实到位。各专业(学科)从授课计划、教案、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整体情况良好。教师教案准备充分,能够按照授课计划组织教学;教学资料基本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强化,制定量化标准,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如巡课制度、听课制度、教案审查制度、形成性考核制度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严格执行学院量化考核标准,并加以激励机制;同时,实训室管理制度仍不够成熟,如档案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等。
2. 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实践教学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的实践课堂缺失。建议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完善优化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教学。
3. 教学文件质量有待提升
个别老师的教学文件未按照“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的模板格式编写;部分上同一门课的教师微观教学设计基本雷同,缺乏教师个人特色,没有与专业相结合。各教研室应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中学校下发的统一的教学材料模板,对个人教学文件进行自查与抽查,提升教师的教学文件质量。
4.教学资料归档有待规范
教务处、督导室组织相关人员在抽查过程中发现,多数教学单位能够依据学校规定认真完成归档工作,但也有个别教学单位存在教学资料整理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等问题,目前教学资料归档工作仍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抽查小组在检查结束后,对各教学单位教学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5. 部分五专生课堂教学纪律散漫
五专生的课堂纪律散漫,缺乏警示教育。应加强对五专生纪律管理,一方面班主任应加强班级管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利用学生管理学生,加强班干部的引领示范监督作用,杜绝学生上课迟到、逃课现象,维护教学秩序的严肃性。教师需加大课堂教学纪律的监管,调整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6. 教研活动计划制定不够全面
部分教研室工作计划制定不够全面,缺乏时效性,且没有将“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相关要求纳入计划中。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需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结合本专业的特色等进行制定,使各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探讨学情,交流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 实训室建设仍需不断推进
个别新专业实训室还未完全到位,对实训教学有影响。建议加快实训室建设进度,争取在9月上旬完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