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奎,1912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成长为军参谋长,南征北战,为打赢每一次战斗出谋划策,英勇战斗,可谓智勇双全的名将。
1934年8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央红军面临严重困难,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时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三营代理营长的熊奎,对高虎脑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勘察,认为其地势较高且地形险要,正是组织防御最有利的地区。敌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很快发起进攻。当战斗进入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阶段,熊奎一次又一次地冲出战壕,用刺刀拼,用马刀砍,用枪托砸,与战友一起数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给予敌军以沉重的打击。高虎脑战斗也成为了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1937年8月,红一军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杨成武任团长,熊伯涛任参谋长,熊奎任侦察参谋。9月,八路军总部决定在灵丘与平型关之间侧击敌人,以配合友军,阻敌进攻,保卫山西。9月23日,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根据师部命令,派熊奎率一便衣侦察班,携带电台,到灵丘以南的太白山侦察敌情。经验丰富的熊奎与其他同志一起身着便衣,化妆成当地老百姓,深入敌人腹地,四处打探消息,掌握周边地形。熊奎通过各种手段,很快便准确获取了日军的动向,他当即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在松鼠岭用电台向首长报告收集到的情报,为首长制定周密的作战方案,取得平型关大捷作出了重大贡献。1939年11月,已由独立团侦察参谋升任为第一军分区一团副团长的熊奎,率部参与雁宿崖、黄土岭之战,歼敌1550多人,并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震惊日本朝野。
1949年4月,已是六十二军参谋长的熊奎,亲自制定了六十二军和六十一军协同作战、解放太原的攻城方案。六十二军先完成了外围的作战任务,扫清了登城障碍,然后部队组织千门重炮,齐轰太原。一时间地动山摇,浓烟弥漫。炮声刚停,攻城大军就兵分十路,猛扑城垣,通过迂回、穿插、强攻的作战方式,抢占城内制高点钟鼓楼,直插敌绥靖公署,活捉了孙楚、王靖国等敌首,解放了太原。
1955年熊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94年3月5日逝世,享年82岁。
(文章来源于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