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说唱曲艺。一般认为形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它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2018年10月22日下午,师范学院15初教五(14)班钟晴同学在“知与行”讲堂为大家带来了《相声艺术入门》的精彩讲座。
在介绍了相声的起源、分类、流派和代表性的相声艺术大师之后,钟晴同学着重介绍了相声的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说”即叙说笑话、打灯谜和绕口令等;“学”即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逗”即制造笑料,互相抓哏逗笑;“唱”,经常被认为是唱戏,唱歌,但实际上“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是相声的本功唱。
钟晴同学指出,相声是扎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且深受群众欢迎的传统曲艺,已经被我们国家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呼吁同学们了解和学习相声艺术,弘扬传统文化,为传承相声艺术做出一份贡献。
讲座最后,由吉安师范学校曲艺协会的曾研、肖书南两位同学为大家现场表演了对口相声《梦想清单》。
学相声,识相声,听相声,赏相声。本次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使大家对相声艺术有了新的更全面的了解,对弘扬传统文化,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