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1901---1935),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江口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江口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29年任东固区革命委员会主席;1930年任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任公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任中央土地部副部长、代部长。参加过九打吉安战斗,并任中路总指挥,参加过五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任公万兴(公略县、万安县、兴国县)特委书记,出席过第一、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哎呀嘞——
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着草鞋干革命,
夜走山路打灯笼。
这是当年流传在赣西南苏区的民歌,唱的就是赣西南苏维埃主席“苏区好干部”胡海。
1929年春节刚过,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首次到达东固,正值春水泛滥,红军被富水河所阻,胡海组织群众就近砍伐毛竹扎排,仅半天就把队伍运送过了河。
红四军与江西红二、四团在东固会师后,休整一个星期。期间,胡海组织安排每天杀4头猪、1头牛、10桌豆腐、200斤蔬菜供应红四军,并亲自将红四军伤病员安排在东固窑下红军医院治病疗伤,还组织群众为红四军编斗笠、打草鞋、组织妇女洗衣队帮红四军洗衣服。
胡海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及红四军官兵的一致称赞。
胡海任赣西南和公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时,经常走村串户,下乡调查研究,粮食够不够吃,有没有耕牛耕田,粮食产量如何,准备当年交多少公粮,孩子到了年龄要入校读书等等,就是他的话题。
胡海到群众家里拉家常,喝茶,但不喝酒,不吃饭,他每天提着一个自制的1尺左右高,20公分大小的竹筒,竹筒里装的就是他的干粮。干粮有时候是饭菜,大多是红薯、芋头、脚板薯、大豆、青菜之类,尽管如此,都还常常接济孤寡老人和孤儿,自己经常饿着肚子,即使到群众家里随意吃餐便饭,他也根据苏区规定给伙食钱,如群众不收钱,他就不吃,硬要先收费后他才吃饭。
有一天,胡海带着2个工作人员到永丰芹菜坑去调研,在走村串户时,正碰上一位叫叶根的乡亲儿子结婚,他认得胡海。
“叶老表,恭喜、恭喜!”胡海打招呼作揖后,就直接了当地问自己所要的调研材料。叶根回答完后就拉着胡海的手:“胡主席,您是难请的稀客,今天既然撞上了,一定要在我家喝喜酒!”。
“哈哈,这么说,我们还真有吃禄,好,红纸为重!”接着又对工作人员说:“小李、小王、我们把伙食费凑一块包个红包吧!”胡海边说边掏出钱交给小李,小李包好红包后又交到胡海手上。
“叶老表,红纸为重!”胡海递红包给叶根,叶根哪敢接呢,二人推来推去。
胡海严肃而又委婉的说“叶老表,你是嫌礼薄了,你不收下,我们可要走了”, 叶根只得收下。
有二个上座的客人要让位,被胡海制止了,胡海三人就近入座。胡海平时滴酒不沾,今天也一样,他举起茶杯:“今天,我胡海以茶代酒,祝新郎新娘——早生贵子,培养革命后代!”
“好!”众人齐声喝彩。
胡海简单地喝了一碗茶,吃了一碗米饭,和大家打声招呼,带小李小王走了。
走了有二、三里路时,小李发现自己口袋里有二个红包“怪、怪什么时候我口袋里有红包呢”。
“快拆开来看看有多少”小王催着说。
小李看了看,对胡海说“主席,这个红包是我们包给叶根家的,这个可能是他打发我们的”。
“是呵。小李,红包不能拆,你辛苦一下,立即送回去,不然我们会犯错误的!”
小李只得返回叶根家退了红包。
有一次,胡海带着教育科的工作人员来到东固列宁小学调研,发现正在上课的一间教室里滴滴答答在漏雨,有些雨水还滴在老师和学生的身上,因为缺少课桌椅子,还有几个学生在站着听课,胡海立即和校长商量,然后安排校长带部分学生去买瓦搬回来,老师带部分学生搬桌椅到东固万寿宫上课。他离开学校后就在学校附近请来几个会捡漏的中年汉子,对教室进行全面捡漏翻修,第二天,胡海从苏维埃政府财政中如数拨款给学校,用于买瓦捡漏工资和添置课桌椅等。
胡海这种雷厉风行,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列宁小学全体师生和当地百姓的称赞。
1930年5月间,兴国县闹灾荒,兴国本来就田少人多,五月间青黄不接闹饥荒常有发生,加上发生了水灾,尤以长冈乡灾情为重,许多人逃荒流浪,还有饿死人的现象发生。
胡海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一边组织兴国群众生产自救,一边多方筹措,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东固,连夜召开区、乡、村干部会议。“兴国县现在闹饥荒和灾荒,许多人锇得奄奄一息,俗语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东固与兴国依山带水如同兄弟,人民都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委员,省苏主席曾山等领导都在兴国救援,东固人要有东固人的样子,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给予经济物质的支援……”。
在他的号召下,基层干部连夜组织人员上门筹粮,仅一天一夜时间,就筹集到粮食3000担(约30万斤),苏区发行的货币2000余元。胡海组织红军和精壮男子挑担送粮,场面非常壮观,当时还流传着这首歌谣“扁担弯弯一行行,我为灾区送去救命粮……。
胡海在中央苏区土地部工作时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回东固的机会就少了,一年到头才那么二、三次。
有一次,胡海回到东固和妻子钟仁桂(乡妇女部长)刚吃过晚饭,就有人敲门,钟仁桂开门见是她表叔,就热情请表叔坐,泡了二杯茶,一杯给表叔,一杯给胡海,“听说贤表侄女婿在中央工作,做了大官,这回回来了要为我做主。”表叔振振有词地说:“前年土地调整我家分到4个人的土地,去年我讨了儿媳妇又添了孙子,增加了2个人,请你帮忙说一下,我还要补上2个人的土地”。表叔边说边掏出五块大洋放在桌上。
胡海见状,严肃地说道:“表叔,请你把钱收回去,我是共产党的干部,要廉洁奉公,不收礼。“不成敬意,不要嫌少哇。”表叔抢着说。
胡海接着说:“表叔,合情合理的事,我们包括乡村干部都会支持你,为你办好,我不能知法违法呵!”
钟仁桂也在旁劝说:“表叔,带上你的钱回去吧,不然胡海会拿到乡政府去充公呵。”
就这样,表叔拿上大洋,极不情愿地“叽叽咕咕”的走了。胡海在苏区工作中,深入基层。坚持原则,不贪污不收贿,不大吃大喝,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赢得了全苏区人民的一致称赞——“苏区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