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谭五昌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是吉安市永新县人,1986年毕业于永新师范学校,永师于2004年并入吉安师范学校,因此,在这里发表陈琼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位师范毕业生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成为北师大的教授和全国著名诗歌评论家的。
在中国诗坛,有这么一位诗歌评论家,他连续六年主编《中国新诗排行榜》,受到诗坛的广泛好评;他发起并连续五年成功组织中国新锐诗批评论家高端论坛,在学术界产生良好的反响;他受邀在国内四、五十所高校讲学,不辞辛苦奔波于大江南北,传播诗歌文化;他在2016年春节之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在北京发起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华语诗歌春晚,全国三十个分会场与之呼应,众多大家与名流,鼎力支持,成就一场华语诗坛的超级盛会。而他一直在默默奉献,为了中国的诗歌,他高高举起诗歌的火把,行走在中国的大地上,播撒诗歌的火种。他就是我的老师,著名诗歌评论家谭五昌先生。当我提笔写我的老师谭五昌先生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崇敬,有太多的场景、有太多关于的他的事迹在我的脑海里显现,我的老师谭五昌先生忠实于诗歌评论与传播,致力于优秀诗人的研究工作,他是当代中国诗坛的播火者,他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初次见到谭五昌老师是初冬的一个傍晚,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但是校园的灯光还没有点亮。那天我来北京师范大学办理毕业论文相关手续,到了之后和谭老师通了电话,约好在主楼前相见。我在主楼前面的广场盯着门口进进出出的人,心里想着见到谭老师后会是怎样的情形,很是紧张。后来,看到一个中等个子的青年老师匆匆从楼里走出,肩上背着一个黑色单间背包,手里拿着一大摞资料,他出了门往外面张望,我便知道这是谭老师,连忙走向前去,叫了一声:“谭老师好!”他看了看我,说道:“让你久等了,肯定饿了吧,我们先去吃饭。”顿时我的紧张感烟消云散,我接过谭老师手中的资料,来到南门旁边的一个小餐馆,点好饭菜后,我抢先去买单,谭老师连忙挡住我的手,执意自己要付钱,说这是他的规矩,在自己的地盘上一定是自己做东,我拗不过他。还没吃几口,谭老师看了时间,说道:“我要去上课了,你不要着急,在这慢点吃,饭要吃饱。”就这样,他背起包,匆匆又赶去上课了。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谭老师的情景,他看上去就是北师大一名普通的老师、学者,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架子,他是这样的平易近人。在我此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随着与他接触越来越多,他身上的质朴,纯粹,热心肠,对诗歌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是深深感染了我,我越来越觉得谭五昌老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是一位伟大的诗歌工作者。
谭五昌老师非常质朴,这种质朴和他的经历有关,也一直保留到现在。谭老师经常说他是井冈山下的放牛娃,他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大山深处的品格印入了他的灵魂深处。似水年华,岁月匆匆,谭老师对梦想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止,他以前师范学校毕业在老家的小学当老师,后来经过努力,考上北大的硕士、博士,再到后来来到北师大任教。从小学老师到北师大教授,这期间的努力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而谭老师就做到了。可贵的是,虽然他的身份与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谭老师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大山深处的那种质朴与纯粹:他热心于教书育人,真诚对待朋友、学生,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谭老师的随和与真诚是大家公认的,每到放寒假和暑假,我也就住在谭老师家里了。谭老师工作繁忙,自己没时间干家务,家里比较凌乱,因为每个房间都摆放了很多书本,我也从来不拘谨,常常替他打扫房间、整理书本。正是因为谭老师的随和、真诚、热情,外地的朋友来到北京往往都喜欢来拜访谭老师,喜欢来谭老师家做客,只要条件允许,甚至会在这小住一段时间。周末的时候也有很多老乡同学朋友相约来到谭老师家里聊天、喝茶、读诗,大家在一起畅谈文学、诗歌、人生、事业、理想等等,所以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谭老师家是文艺青年的“革命根据地”。而谭老师往往会亲自下厨,做一桌家常菜招待大家,大家自然也是毫不客气,大口吃菜,举杯畅饮,很是热闹欢乐。可真还别说,大家对谭老师做的江西特色菜非常喜欢,他因此也经常自夸说自己是一流的厨师。
谭五昌老师富有爱心也是众所周知的。但凡身边的朋友与同学,甚至是陌生人遇到困难,谭老师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困难有时候是经济上的,有时候是精神上的。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当时考研,谭老师一直鼓励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有一次谭老师去湘西吉首大学讲学,得知有一位学生的弟弟患了白血病,需要大笔医药费,他当即就把自己的三千元讲课费捐给了这位同学,并鼓励这位同学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还有一次,谭老师在外面出差,经过一个乡间的小路,看到一位老人在路边卖红薯叶,正值夏天,高温酷暑,谭老师见此情形,给了老人五十元红包,让老人家早点回家休息。虽然钱不多,但是谭老师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五十元的价值了,他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去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这里只是其中两件非常平常的事情。谭老师的爱心既是小爱更是大爱,虽是绵薄之力,但给社会增添一股股正能量。谭老师经常和我提起,如果哪一天他很有经济能力了,他梦想要在中国的大地上捐建许多所孤儿院与希望小学,让那些贫苦的孩子衣食无忧,安心上学。
谭五昌老师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对诗歌事业的无比热情与无私奉献精神。作为一名大学老师,谭老师除了教书育人,还出版了很多部诗歌选本与学术著作,每年他还要去很多地方讲学、主持诗会,这些工作非常辛苦,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次我半夜起来,看到谭老师还在灯下著书,或编选诗歌作品,往往会持续到天亮。在2016年1月份,准备首届华语诗歌春晚期间,谭老师更是忙碌,有时白天接几百个电话,处理各种事情,晚上通宵达旦构思节目单。而对于我,作为谭老师的学生,只能在生活上尽量照顾谭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表示对谭老师——这位诗歌无私奉献者的崇敬,也以此为诗歌事业做些微小的工作为荣。天才诗人海子的胞弟查曙明叔叔常常开玩笑对我说道:“要是你是个女生就好了,就可以更好照顾谭老师的生活了!”谭老师常常出差在外讲学,奔波在全国各个地方,可是谭老师对此毫无怨言,并且以此为乐,出差或者熬夜之后回到讲台上照旧精神抖擞,激情飞扬,丝毫看不出半点疲倦。他常说,当今社会需要诗歌,这个工作需要有人去做,要不人类的生活会日益庸俗。确实如此,对一个热爱诗歌事业的学者来说,能给大家带来心灵的滋润与精神的鼓舞力量,非常有价值,洒下诗歌的种子,就是播下希望与幸福。然而,谭老师也不时会遭到一些诗界不良人士的误解,甚至非议,有人居然说他从事诗歌事业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这其实完全是不实之词,是巨大的误解与歪曲,但是谭老师并不计较,他从来都是宽容待人,而且更加坚定了对诗歌事业奉献的决心。我知道,谭老师每次主办《中国新诗排行榜》发布会,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笔资金来补贴开销。海子诗歌奖是谭老师花费大量心血创办起来的诗歌奖项,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而成功举办的背后是谭老师无私地付出,第一届海子诗歌奖,谭老师自己拿出两万元出来支持,第三届海子诗歌奖,谭老师又垫出一万多元。2016年1月底,谭老师发起举办了诗人们的年度盛宴——首届华语诗歌春晚,但时间匆忙之间,谭老师没有拿到什么赞助费,他把自己所有的讲课费、年终奖金等全部家当都垫出来了。当时就有诗友说谭老师这样的行为真是感天动地呢!他这样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是什么力量让谭老师这么无私地为诗歌付出呢?我想应该是他对诗歌的深深热爱,是作为一名诗歌工作者的伟大奉献精神。
谭老师对教育工作的投入,对诗歌事业的奉献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记录和书写,然而我没能写出感动天地的事迹来赞美他,因为质朴、真诚、热忱、富有爱心、无私奉献是谭老师最真实的写照。谭老师的人格魅力诠释了一名学者温暖而高尚的情怀,他无数个日夜的无私奉献折射了一名诗歌评论家的博大情怀与赤子之心,这是平凡中的伟大。经师易遇,人师难遇,谭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恩师。他为中国诗歌默默耕耘,播撒诗歌的火种,点燃诗歌的红色太阳,他是数以百计的诗歌评论家中的典范。
2016年10月 写于厦门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