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对着新来的老师传授教学经验时,我就会想起老教师对我们刚刚进入单位时,向我们这些新老师面授机宜。“一定要树立威信,先严父后慈母”……自此,这十三字成了我教学生涯开端的金科玉律,谨记于心并一直执行。一段时间后,效果显著,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纪律不错,下课的时候也有学生和我聊聊天开玩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喜欢的教学状态。
又是一年秋天,像这样的秋天我已经历过十几载,农人们都在这个季节里收获果实,而我却在这个季节迎接新的希望。今年秋季开学,学校安排我教六(4)班语文。这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本想教出一个好成绩,谁知这个班的学生良莠不齐,很多男生个性很要强,调皮纪律差,顶嘴的,不写作业的,为此我花了不少的苦功夫。
可是一次午餐,却让我对他们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我们学校是乡村中心小学,学校里一半多的学生是寄宿生,他们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饭。食堂当然没有家里好,大锅菜,排长队,老实的学生往往打不到饭菜,生活条件挺苦的。我们老师的待遇就稍微好一点,是小锅菜,每个人分一碗菜。那日午餐吃鱼,大家分完菜后多了一碗,恰好那段时间校长呼吁师生共同进餐,我便拿着两碗菜去找我的学生了。食堂里熙熙攘攘,饭菜的气味弥漫整个食堂,地上有很多剩下的饭菜,桌子上一片狼藉,感觉并不好受。我小心翼翼地行走着,越过人群,四面环顾,终于在一个小角落里找到我们班的学生了。他们看到我很吓了一跳,不知所措。我说:没事,就是和你们吃吃饭。他们有点受宠若惊,不知道说什么。我把菜放在桌上,男生们的眼睛都亮了,个个蠢蠢欲动,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这也难怪,人家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男孩这个时期正是长身体会吃的时候。中午吃莲藕,水煮的,没一点儿味道,以至于很多女生直接把菜倒了就光吃白饭,看着她们心里有点儿难受。我让他们夹菜吃,有一些男孩喜笑颜开,立马站起来去夹菜,还没有成功,就听到班上很多平时很调皮的学生居然一本正经地说:“这菜是老师的,你都夹了老师吃什么?”那些贪吃的男孩一个个又坐回去了。
就这样,我带去的菜居然无人问津,明明看得出每个学生都想吃点好吃的,可就是没有一个人把筷子伸入碗内。我们就这样子默默无言吃着饭。突然有一个女生说,老师:“您真好,我们读了这么久的书,都没有哪个老师和我们一起吃饭呢!”话匣子一打开,学生开始活跃起来,七嘴八舌聊天扯皮起来。我再三让他们夹菜吃,他们就是不肯。没办法,我只好快速地吃完饭。他们看我吃完饭了,心里踏实了,才会吃这菜。果不其然,我说我吃饱了,你们别浪费这菜了,赶紧吃吧。大家争先恐后地抢菜,没有了矜持,没有了成熟,这才像个孩子。
之前总觉得班上的孩子顽劣不堪,身在乡村,起跑线本来就比城市里的孩子低,还如此不珍惜机会好好读书,朽木不可雕也。可是通过这件事,我认识了他们淳朴懂事的一面,内心很感动,这种感动是以前没有的。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学生,对于学生流露出来的真挚的感情,早已麻木的心也悸动起来。我开始去想一个很久很久以前想的问题,教书对于我来说是什么呢?是一份工作?还是人生价值的实现?还是什么?
初冬的薄暮,天气一下子变得十分寒冷。教室里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冷空气有半点机会触摸到学生。这节课是语文课,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都很有活力。一个学生高高地举手,面红耳赤,大声地喊着:叫我,老师,叫我,老师…终于他成功了,得意地站起来,其他人唉声叹气,可是很快就调整好情绪认认真真地听课。在这一刹那,每个人都像大雁南飞,翱翔在知识的天空。
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其间吧。用知识育人,用行动感人,和学生共同成长,这也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的教育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