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赛时间
2017年11月20日——2017年11月27日
二、复赛评委
陈五贵、袁静云、季伟伟、周婷、王建平、刘军根、曾炎。
三、参赛教师
刘季商、宋茂军、吕恒民、曾峤、刘璇、彭兴娟。
四、复赛规则
1.比赛形式:比赛项目包括说课和讲课2个部分。其中说课10分钟,讲课30分钟,回答评委提问5分钟。比赛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课时说课占20分,讲课占80分,请参赛教师严格按照时间完成自己的复赛课程。
2.比赛内容:赛教课须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参赛教师须在赛前10分钟向评委组提供个人赛教课教学资料(赛教课单元设计一式七份、本学期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一式一份)。
3.学生需求:比赛需要有学生参加,任课老师负责组织学生,班级学生人数基本符合实际人数,请复赛教师挑选最佳班级进行比赛。
五、复赛奖励
1.文科组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
2.理科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
一等奖奖励价值200元的奖品,二等奖奖励价值100元的奖品。
六、赛课重点
1.三专课程项目化,五专前两年课程生活化。
2.课堂组织紧凑有序、生动活泼,以学生为主体。
3.课程融入育人理念和信息化手段(手机APP、微课等等)。
4.以“课前布置学生做学习任务→课堂布置学生展示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师生共同探究、归纳、总结学习成果→课后布置学生巩固提升学习成果”的思路为重要参考依据,组织课堂教学。
5.基础课要与专业、职业结合。
六、评分标准
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地址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分标准
项目 |
测评要点 |
分值 |
得分 |
说课 (20分) |
说课程整体教学设计15分 |
教学设计结构完整,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等定位准确。 |
3 |
|
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能反映出教学内容组织(结构、课时分配),总体安排合理。 |
3 |
教学理念先进,彰显“学以致用”、“教以致学”的原则精神,教学项目设计合理能满足课程目标要求与学生实际。 |
3 |
教学的主要方法、手段的运用与学生学法组合合理,对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分析条理清楚。 |
3 |
考核方案设计合理,能从学习素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各部分所占分值合理。 |
3 |
说赛教课单元教学设计5分 |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得当。 |
5 |
|
上课 (80分) |
教学内容 20分 |
能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性问题、案例、项目等作为学习载体,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项目(任务)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
10 |
|
文化素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公共必修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结合。 |
10 |
|
教学组织 35分 |
学的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成果展示、问题探究、项目训练等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秩序井然。 |
10 |
|
教学效果:在规定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一致程度高。 |
10 |
导的活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就有关学习内容和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拓展,并进行细致答疑解惑。学习目标告知具体、清晰,呈现方式得当,学生能够理解 |
10 |
教学机智:善于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灵活巧妙地调整教学活动,能对课堂上突发事件及时予以妥当处理。 |
5 |
教学育人 10分 |
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基本情况与学习基础,做到因人施教。 |
5 |
|
授课育人,增加课程文化育人的相关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创新创业意识科学素养(科学发展史、科学人物和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
5 |
教师素质 5分 |
教态自然亲切、仪表举止得体,注重目光交流,教学语言规范准确、生动简洁。 |
5 |
|
信息化应用5分 |
能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实施效果好。(如:利用校园信息化教学平台、智慧职教移动教学平台、手机移动APP等开展教学,良好展现资源、活动、互动和评价等信息) |
5 |
|
|
教学特色 5分 |
教学风格独特,教育个性彰显。 |
5 |
|
合计得分 |
|
附件5:
云顶yd222线路检测中心地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轴,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使命,全面贯彻“做中教”、“做中学”、“化知道为做到”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前布置学生做学习任务→课堂布置学生展示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师生共同探究、归纳、总结学习成果→课后布置学生巩固提升学习成果”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
1.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除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外,特别强调突出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尤其是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纪律、学习诚信、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信息资料获取等职业素养纳入到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中去,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促进教师教学重心的转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学会学习。
2.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基础课程内容要与专业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要与工作岗位结合。要选择、设计或安排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性问题、案例、项目、任务等,藉此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要增加课程文化育人的相关内容,包括科学素养(科学发展史、科学人物和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此外,还要考虑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将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实际教学内容中去。对于五专生的文化类必修课程,其内容一般要参照普通高中相关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进行安排。
3.教学活动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对学生学的活动进行规范;二是对学生学的活动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高质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教学实施策略,将教学程式由传统的“教程” 转化为“学程”, 精细化满足学习者需求。具体为:课程开始教学前,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份该门课程学习及考核的总体安排,从而鼓励学生在所期望的并恰当限定的框架内自我导向学习;每次课程上课前,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份课前学习任务(应包含知识学习、实践训练、创新训练等3大方面任务),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独立或小组协作学习完成,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课堂上,要求学生将课前学习的成果在课堂上予以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就有关内容和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拓展,并进行答疑解惑;课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能力和素质。要深入探究 微课、网络在线课程、手机移动课程、虚拟仿真实训等现代教学形式的有效应用。
4. 对学生的考核要从学习素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①学习素养占20%左右,包括考勤、按时完成课外学习任务、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学习诚信等,此为刚性标准,对全体学生要求一样;②学习能力占20%—40%,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评与互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表达展示能力等,此为进步标准,因人而异,只针对进步幅度评分;③学习效果占40%-60%,强调达标标准,要求全体学生达最低要求,同时照顾到学习好的学生能获得高分。对于学习效果评价,要注重运用真实评价、表现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强调学习效果的直接证据,如指标性的学习体验,各种证明学习和思考的材料,关键性考试成绩等,注重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结合。同时,特别强调学习证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对提供不实学习证据及不按时提供学习证据的,依照相关管理规定给予严肃的处理。倡导课程期末非笔试考试方式,取消期末笔试闭卷考试方式。
5.坚持集体备课。①以课程为单位成立课程组,每个课程组确定1名课程负责人,负责该 门课程的建设与管理。②课程负责人以课程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需注意两点,一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要求统一;二是教学设计要提前两周完成。
6.上好课程教学第一课。课程教学第一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介绍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②介绍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模式和方法; ③介绍教师教授本门课程的主要模式和方法;④介绍本门课程的具体考核方案;⑤介绍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框架;⑥师生共同学生约定本门课程的学习管理规定;⑦组建协作学习小组;⑧布置下一次课学习任务。
7.设计好每次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可从课程知识学习任务、实践训练任务、创新训练任务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其中课程知识学习任务可以安排学生查阅学习相关资料,不一定是教材内容。在学习任务安排上,课程知识学习任务一般每次课都需要安排,而实践训练任务一学期可安排5-8次,创新训练任务一学期可安排2-3次。实践训练任务与创新训练任务一般包括项目训练任务、活动训练任务、操作训练任务等几种类型,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与特点灵活进行选择与施行。